機器人馬拉松背后黑科技:工業級儀表控制技術賦能消費級機器來源: 儀商網 2025 年 4 月,北京亦莊機器人馬拉松賽事在中關村雍和航星園激情開跑,這場充滿科技感的“速度與激情”,就像一場盛大聚會,不僅吸引了眾多機器人領域的頂尖團隊和創新企業。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為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堪稱儀器儀表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智能風向標”。 01機器人背后的黑科技:賦能儀器儀表精準檢測 在亦莊機器人馬拉松賽事中,一些參賽機器人所運用的邊緣AI 技術,正逐漸成為儀器儀表行業的新寵。如華盛昌與德州儀器在2025 年4月15日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上聯合發布的AFD-80 拉弧信號檢測器,其通過集成邊緣 AI NPU,將 AI 模型部署在邊緣端,實現了自主學習和實時決策能力,能夠精準地檢測光伏發電系統中的電弧故障,解決了傳統檢測方法在復雜場景下易誤判、失效的難題,為儀器儀表檢測的精準度和可靠性開辟了新路徑。 02機器人催生儀器儀表賽道百億產值 巡檢機器人開辟儀表檢測新領域 賽事中展示的巡檢機器人,具備自主導航、智能移動和高精度圖像捕捉等能力,其在工業巡檢領域的應用為儀器儀表檢測帶來了新的變革。這些機器人要是搭載各種傳感器和檢測設備,便可以深入復雜、危險的工業環境,進行快速、準確的檢測,不僅提高了檢測效率,還降低了人工檢測的風險和成本。 例如,杭州國巡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
2025
-
04
-
23
瀏覽次數:510
來源: 儀商網 在工業4.0與物聯網(IoT)的驅動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正經歷從“單一功能設備”向“智能測試生態”的轉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不僅提升了測試效率,更催生了遠程協作、預測性維護等新模式。本文解析電子測量儀器在智能化轉型中的技術路徑與應用實踐。 一、智能實驗室的自動化測試革命 傳統手動測試模式正被自動化測試系統(ATS)取代。例如,羅德與施瓦茨推出的SMW200A矢量信號發生器,可編程模擬復雜電磁環境,并自動生成測試報告;是德科技的PathWave軟件平臺支持從設計到量產的全程數據閉環管理。某消費電子企業引入自動化測試方案后,產品研發周期縮短40%,人力成本降低60%。 二、物聯網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物聯網領域,電子測量儀器需應對低功耗、多協議兼容等挑戰。無線綜測儀可同時支持LoRa、NB-IoT等協議的并發測試;電源分析儀則用于評估傳感器節點的能耗曲線。某智能家居企業通過頻譜分析儀優化Wi-Fi模塊的抗干擾能力,將設備斷連率從5%降至0.3%。 三、國產化替代與產業協同創新 在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國產電子測量儀器加速突破“卡脖子”技術。普源精電(RIGOL)的12位高分辨率示波器已實現國產ADC芯片自主化;鼎陽科技推出的微波信號發生器覆蓋至40GHz頻段。政策層面,《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高端儀器列為重點攻關領域,產學研合作模式進一步加速...
發布時間:
2025
-
04
-
14
瀏覽次數:315
來源:儀商網綜合在美國政府宣布征收所謂“對等關稅”后,4月4日,中國財政部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可以看到,本次的對美產品加征關稅的回應,前所未有的強硬,且沒有對美國一貫強勢的半導體芯片、傳感器、儀器儀表等高端制造產品進行豁免。 那么,對等關稅對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和顛覆? 以下是用DeepSeek分析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的影響: 一、進口成本與供應鏈調整 1. 進口設備成本上升 美國企業(Keysight、Tektronix等)主導高端電子測試儀器市場(如示波器、頻譜分析儀)。加征34%關稅后,美國進口設備的終端價格預計上漲30%-50%,這使得國內科研機構和企業采購成本增加。 - 應對策略:企業可能轉向國產設備或非美進口渠道(如歐洲、日本廠商),或通過加工貿易保稅進口等方式降低關稅影響。 2. 供應鏈全球化布局加速 為規避關稅風險,國內企業進一步推動海外產能布局,例如在東南亞、歐洲等地設立工廠,就近服務客戶并降低運輸成本。 二、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1. 成熟制程設備的國產化機遇 對等關稅政策下,國產電子測量儀器在價格和供應鏈穩定性上的優勢凸顯。例如,國產設備相較于進口設備普遍溢價低10%以上,疊加關稅后進口成本或增加50%以上,進一步推動國內廠商在中低端市場的替代。 2....
發布時間:
2025
-
04
-
09
瀏覽次數:308
來源: 儀商網 在工業4.0與物聯網(IoT)的驅動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正經歷從“單一功能設備”向“智能測試生態”的轉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不僅提升了測試效率,更催生了遠程協作、預測性維護等新模式。本文解析電子測量儀器在智能化轉型中的技術路徑與應用實踐。 一、智能實驗室的自動化測試革命 傳統手動測試模式正被自動化測試系統(ATS)取代。例如,羅德與施瓦茨推出的SMW200A矢量信號發生器,可編程模擬復雜電磁環境,并自動生成測試報告;是德科技的PathWave軟件平臺支持從設計到量產的全程數據閉環管理。某消費電子企業引入自動化測試方案后,產品研發周期縮短40%,人力成本降低60%。 二、物聯網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物聯網領域,電子測量儀器需應對低功耗、多協議兼容等挑戰。無線綜測儀可同時支持LoRa、NB-IoT等協議的并發測試;電源分析儀則用于評估傳感器節點的能耗曲線。某智能家居企業通過頻譜分析儀優化Wi-Fi模塊的抗干擾能力,將設備斷連率從5%降至0.3%。 三、國產化替代與產業協同創新 在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國產電子測量儀器加速突破“卡脖子”技術。普源精電(RIGOL)的12位高分辨率示波器已實現國產ADC芯片自主化;鼎陽科技推出的微波信號發生器覆蓋至40GHz頻段。政策層面,《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高端儀器列為重點攻關領域,產學研合作模式進一步加速...
發布時間:
2025
-
04
-
07
瀏覽次數:17
來源: 儀商網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儀器儀表行業正處于快速變革的階段。未來已來,儀器儀表行業將迎來哪些機遇呢? 首先,智能化升級帶來的機遇。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儀器儀表的智能化轉型成為必然趨勢。智能儀器儀表不僅能夠自動采集和處理數據,還能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進行自我調整和優化。在工業生產中,智能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參數,并及時反饋給控制系統,實現生產的精準控制。這將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也為儀器儀表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 其次,新興產業發展的機遇。5G 通信、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的崛起,對儀器儀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在 5G 通信領域,需要高精度的射頻測試儀器來確保信號的穩定傳輸;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電池測試儀器、電機性能測試儀器等需求旺盛。儀器儀表企業若能及時布局這些新興領域,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再者,國產替代的機遇。在高端儀器儀表領域,長期以來國外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但近年來,隨著國內企業技術實力的提升,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國家對高端制造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也為國內儀器儀表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國內企業可以抓住這一機遇,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核心技術,實現高端儀器儀表的國產化,打破國外品牌的壟斷。 此外,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為儀器儀表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環境監測、能源管理等領域,對環保型、節能...
發布時間:
2025
-
04
-
01
瀏覽次數:606
來源:觀海新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儀器儀表是探索與塑造世界的有力工具,被譽為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在相關領域,青島再次吹響了前進的號角。 3月2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條件儀器專項“高可靠高靈敏在線離子色譜分析儀”這一部市聯動項目在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瀚色譜”)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江桂斌領銜的專家團現場對項目進行了實施方案論證與指導。在色譜類儀器儀表領域龍頭企業盛瀚色譜的牽頭下,項目匯聚了廈門大學等高校、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等院所,將以產學研協同的方式,突破在線離子色譜儀的相關技術,推動前沿成果在青島落地實現產業化。 色譜智匯中試生態園同步掛牌啟動,將在市科技局的指導下,立足盛瀚色譜建設,以國家需求為牽引,聚焦色譜產業鏈上的“卡脖子”環節,構建起覆蓋研發到中試到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為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服務,為青島“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智能檢測裝備等細分賽道蓄勢賦能。 產學研協同 推動在線離子色譜儀實現國產化突破 離子色譜儀是重要的通用型科學儀器,可以為各行業提供基礎數據。而在線離子色譜儀因具有高時效性、寬泛的檢測范圍、高靈敏度及強大的多參數分析擴展能力,已成為現代工業的重要分析工具,代表了離子色譜技術發展的新方向。 但目前,國外在線離子色譜分析儀居于壟斷地位。我國在線離子色譜儀品牌眾多,但均處于研發初期,規模小、技...
發布時間:
2025
-
03
-
31
瀏覽次數:5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高端計量儀器已成為衡量國家科技實力與工業水平的關鍵要素。質譜儀通過分析物質的帶電粒子,能夠精準確定物質的成分及含量;而超高精度放大鏡儀器,可精準測量至0.001納米顆粒,這些儀器的技術突破,代表著國家在微觀檢測與計量領域的能力提升,更代表了我國高端儀器儀表行業的水平。 近日,中國工業報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在2024-2025年高端計量儀器測評中,首批參與測評的高端儀器裝備表現卓越,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創新成果顯著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團隊、福光股份、富吉瑞等儀器儀表企業、單位憑借技術實力的提升,不僅增強了核心競爭力,也轉化為市場上的優勢地位,有力推動了國產儀器儀表市場的蓬勃發展。 首批參評企業產品包括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發的超靈敏質譜計量測試評價標準裝置,該儀器能夠檢測出0.3飛克極低含量物質,相當于準確測量出一滴水中低至百萬億分之一的物質成分,其性能水平足以覆蓋市面上超七成質譜儀的測評需求,有效填補了我國質譜檢測評價體系空白,目前已在藥品、代謝物、蛋白質等多領域得到應用,為相關領域的科研和生產提供了關鍵支持。 同濟大學團隊提出角度量值溯源的新理念,建成我國首個納米角度一級標志物,可用于原子力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畸變校準,使納米制造和測試更加精確,在長度和角度方面分別達到0.001納米和0.001度...
發布時間:
2025
-
03
-
24
瀏覽次數: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