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點防備,網上流傳出了“上海要停水”的消息,直接沖上熱搜。這也引來上海市水務局親自下場辟謠:上海自來水供應正常有序。 據稱,這是由上海供水發布了一則停水進行管道和水箱清洗的公告引發的波瀾。要是放在平時,不過是一則例行通知,但由于上海長江口自9月初開始出現咸潮入侵現象,由此帶來了一些擔憂,但上海市水務局已經明確表示,“供水企業持續加強水質監測,科學開展水庫運行調度, 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正常,水質達標”。咸潮入侵,可能非沿海地區對于這個詞還不太熟悉。什么是咸潮? 咸潮又稱咸潮上溯,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由而形成咸潮,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近年來均有記錄。不過,夏季咸潮仍然是一個罕見現象,這與今年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高溫干旱有很大關系。 沒錯,又是氣候惹的禍。 根據公開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在引發兩極冰川消融,更是在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的連鎖反應下,悄然增加了咸潮入侵幾率,氯化物超標對生活用水、農業用水以及工業用水都會造成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飲用水凈化直接進入了越級闖關模式,污水處理廠進水鹽度提高也成為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飲用水一般都是淡水資源,大家也都知道,沿海缺水地區會利用海水淡化來補充淡水資源,但目前海水淡化技術局限性決定了其成本仍未占優。海水倒灌雖然不會直...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2
瀏覽次數:339
《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量、優良天數比例持續上升,主要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環境空氣污染防治的成效在此份文件中得以充分顯現。環境污染的“元兇”紛紛開始露出馬腳,并逐漸消失殆盡。要問環境空氣污染防治的一大“功臣”,污染監測是一方面,面向污染監測技術規范化要求的制定也是一方面。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方面傳來消息,更新發布了3項環境空氣污染監測技術要求。針對二氧化碳與甲烷這兩個污染物質的溯源監測技術試行規范來了。《環境空氣二氧化碳高精度監測量值溯源技術要求(試行)》目前,二氧化碳污染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屢次達到歷史峰值,減碳任務繁重,而前不久中國綠發會從相關渠道獲悉的數據顯示,當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工業革命前增加了50%以上。也正因此,《環境空氣二氧化碳高精度監測量值溯源技術要求(試行)》首次制定發布。高精度的量值溯源體系是實現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可比性目標的關鍵,后續還將根據環境空氣二氧化碳監測量值溯源工作進展適時修訂。該技術要求適用于環境空氣二氧化碳高精度監測的量值溯源,規定了環境空氣二氧化碳計量基準的用途,基準所包括的全套基本計量器具,借助基準標氣、二級標氣、三級標氣、四級標氣,由計量基準經過計量標準向工作計量器具傳遞二氧化碳濃度量值的方法和程序,以及量值傳遞時的擴展不確定度。《環境空氣甲烷高精度監測量值溯源技術要求(試行)》甲烷作為全球變暖的...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1
瀏覽次數:332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中的數據顯示,2020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較2019年增長0.08個百分點,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為4.5%。作為環境保護的一個主要方向,土壤污染防治市場也處于穩步上行的發展隊列中。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曾在環境修復相關會議上表示,中國土壤污染防治市場還將加速市場,場地修復市場規模更是有望接近200億元。土壤修復的一個關鍵領域,場地修復市場受到關注,200億元的市場規模不免令人產生遐想。一直居于場地修復主要位置的工業污染領域,項目活動總金額早在2019年就超過了百億量級。可想而知,工業污染場地修復市場的豁口很大。還曾有專業人士預估認為,以工業污染場地30萬塊,平均每塊場地處理成本300萬元為基礎數值加以計算,潛在市場空間接近1萬億元。隨著四起的風聲,污染場地修復的場子被帶熱了。無論是技術,還是政策、標準等各個層面都在緊跟。技術層面的有:污染場地地下水修復技術研究新進展、電動及其聯用技術在污染場地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技術選擇研究等等。國家政策層面,自2019年1月開始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指出,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不得對土壤和周邊環境造成新的污染;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應當按照規定進行處理、處置,并達到相關環境保護標準……2020年,《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0
瀏覽次數:340
污泥處理棘手、體量之大等問題的存在,對環境保護工作產生不利影響。據《環保圈》的統計,剛剛結束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就已通報4起“污泥”案例。為加快污泥環保化消解速度,擴大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工作不得不被一提再提。2021年6月,《“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污泥無害化處置不規范,設施可持續運維能力不強,與實現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差距。因此,文件以2025年為限期,提出城市和縣城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0%以上;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地區污泥無害化處置水平明顯提升。實際上,污泥當時被國家重點“點名”,也并不過于出人意料。污泥作為目前污水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物,被污水處理行業重點關注,同時因其固液混合的特殊形態而受到固廢處置行業的特別關照。目標已經下達,污泥處理處置“擺爛”是絕對不行的。圍繞污泥該走哪條路線實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模式的討論,業內人士眾說紛紜。距離上述《規劃》發布一年有余,污泥無害化資源化的實施方案終于來了!究竟怎么操作,《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一探即明。在《規劃》目標的基礎上,《實施方案》對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要求進行整合完善:全國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城市污泥...
發布時間:
2022
-
10
-
09
瀏覽次數:336
重金屬的污染主要來源工業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工業污染大多通過廢渣、廢水、廢氣排入環境,在人和動物、植物中富集,從而對環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工業污染的治理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方法、管理措施來降低它的污染,最終達到國家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重金屬一般以天然濃度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類對重金屬的開采、冶煉、加工及商業制造活動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屬如鉛、汞、鎘、鈷等進入大氣、水、土壤中,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危害人類健康!針對重金屬廢水的特性,目前常用的處理重金屬污水方法有:化學沉淀法、氧化還原處理、溶劑萃取分離、吸附法、膜分離法、離子交換法。通過對其治理,采取將有毒化為無毒、將有害轉化為無害,并且回收其中的珍貴金屬,將凈化后的廢水循環使用等措施,消除和減少重金屬的排放量。 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是使重金屬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重金屬轉變為不溶于水的重金屬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中和沉法和硫化物沉淀法等。氧化還原處理(化學還原法) 電鍍廢水中的Cr主要以Cr6+離子形態存在,因此向廢水中投加還原劑將Cr6+還原成微毒的Cr3+后,投加石灰或NaOH產生Cr(OH)3沉淀分離往除。化學還原法治理電鍍廢水是最早應用的治理技術之一,在我國有著廣泛的應用,其治理原理簡單、操縱易于把握、能承受大水量和高濃度廢水沖擊。根據投加還原劑的不同,可分為FeSO4法、...
發布時間:
2022
-
10
-
08
瀏覽次數:335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強化取用水監管工作,近日,水利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強化取用水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都對水資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將始終伴隨著水資源短缺的嚴峻挑戰和重大制約。近年來,取用水監管得到不斷加強,但隨著中央環保督察、巡視、審計及監督檢查不斷深入,發現一些地方未經批準擅自取水、超許可水量取水、擅自改變取水用途、取水計量不合規等違法違規問題仍然多發頻發,“重審批、輕監管”“審批、監管”脫節等問題還較為突出。流域管理機構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把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建立健全權責明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簡約高效的取用水監管體系,規范全社會水資源開發利用秩序,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水平,支撐和保障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通知》要求,準確把握取用水監管工作重點。一要把握取水許可審批管理重點。對水資源論證基礎資料是否屬實、論證內容是否完備、論證結論是否正確進行審查,重點審查建設項目取用水是否符合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江河水量分配指標、地下水取用水總量和水位管控指標、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用水定額等指標,...
發布時間:
2022
-
09
-
29
瀏覽次數:329
2022年9月26日,2022年重點湖泊水質監測競爭性磋商公告發布。公告顯示,將對我國重點湖泊措姆及日(冰湖)、拉多藏湖、易貢湖、嘎朗湖、多布水庫、老虎嘴水庫(共計6個湖泊)進行水質監測,以保障水體環境健康穩定。在監測與生態修復的高度配合下,山東南四湖湖區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山西汾河全部提升到Ⅳ類水質以上、青山湖區水體水質逐年提升……近日,《汛期污染強度監測技術指南》專家論證會召開,會議從斷面識別與設置、指標選取、監測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報告論證,明確下一步將繼續修改完善技術指南,印發后指導地方科學開展汛期污染強度監測,為扎實推進城鄉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技術支撐。全過程的水質監管與控制能手,水質監測儀器設備在線!不少研究也認為,得益于欣欣向榮的環保事業,水質監測市場發展迅速,其中較為“給力”的當屬水質監測設備。水質監測儀器儀表設備在近年來的需求度拔升,其中,尤其是具備較成熟的數字技術的企業正在占據先發、主導優勢,沖擊力也更強。或許目前看來,水質監測市場還沒有夠到環保產業的前沿位置,但從長遠看,環境修復可能會有終時,而監測卻沒有盡頭,未來環保產業的主攻路線會有水質監測“圈地自萌”。外加上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數字化手段的加速集成,智能化發展模式也正為水質監測行業注入新的活力。近日,有報道稱,湖南湘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現場與應急監測科技術人員的水質監測設備被貼上專屬的“電子身份證...
發布時間:
2022
-
09
-
28
瀏覽次數:339